俄勒冈-天津友好关系论坛成功举办 两地共同展望互惠发展远景
2012年11月30日下午3:30-6:30,由波特兰港务局、俄勒冈州-福建姐妹省州协会、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拉斯办公室、俄勒冈经济贸易发展部以及西北中国协会协办的俄勒冈-天津友好关系论坛在波特兰州立大学史密斯中心拉开帷幕。来自俄勒冈和天津两地的专家应邀参加论坛,共同探讨双方在未来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波特兰港务局高级经理Greg Borossay先生出席并主持了会议。Borossay先生指出,俄勒冈州和天津市在经济上有着良好的互补关系,两地在商业、文化和教育方面都已经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且收获颇丰。初步的合作已经使两地都充分意识到互惠互利的经济贸易关系将会带来大量的潜在机会。尽快开展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
波特兰港务局局长Bill Wyatt致辞,欢迎来自两地各领域的人士共同商讨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Wyatt先生谈到,俄勒冈州和天津市在地理条件上非常类似,都是举足轻重的港口城市。他本人也曾多次亲自到天津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Wyatt先生坦言,合作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挑战,但只要两地真诚携手,倾力合作,互相信任,就一定可以建立双赢的贸易关系。
波特兰港务局人力资源部主任James Trujillo先生也就波特兰与天津合作规划与发展做了重要发言。Trujillo先生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两地共同发展的基石,要时刻记住相互之间的了解越多,发展机会才会越多。目前正在开展的专业人员交流学习项目就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建立良好交流桥梁而开展的。
参与了专业人员交流学习项目的波特兰港务局海运项目经理Tim Van Wormer也就自己的亲身体验做了重要发言。Wormer先生是波特兰港向天津港派出的第一个交流人员,也是天津港和波特兰港开展交流项目实施的开端。Wormer先生指出,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促进两港互通有无,加深了解,同时为今后天津港与波特兰港港务人员的充分交流和相互支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驻美国达拉斯办公室代表Lin Peidong先生首先对天津的概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做了一一介绍。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一千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中国北方第一大港,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随着国家经济策略的调整,天津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发展前景良好。随后,Lin Peidong先生特别介绍了天津经济发展的代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自该区成立以后,已经吸引了3300多家外资公司在津落户,形成了电子通讯、食品、机械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经济增长已连续14年在全国70多个经济区中位列第一。同时,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相应生活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此外,天津及北京地区6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也为经济开发区和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的人才保障。Lin Peidong先生指出,在此良好发展态势下,天津市确立了进一步对外开放合作的发展策略,即建立姐妹城市、姐妹港口策略,他衷心希望能够借此经济论坛进一步促进天津和俄勒冈州的经济往来,加深两地的合作。
有着多年从事进出口贸易、外企管理和培训经验的Shi Wu先生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基于共同理念,打造商业机遇 ”的发言。Shi Wu先生曾在中化天津、天津国际信托投资等大型公司工作,现为绿松石科技有限有限公司主席。他首先从机遇的角度对天津市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做以展望,指出天津有着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有诸如泰达(TEDA)一样工业发展经验丰富的经济区,同时也注重与其它区域组织合作并关注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因此未来5至10年,天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充满机遇。借此良好发展态势,天津市与俄勒冈州已经签署合作备忘录,这是二者进一步合作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天津和俄勒冈州都要注重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深化策略合作,创造更多的就业平台。Shi Wu先生同时指出在天津与俄勒冈州合作的道路上也存在很多挑战,如发展过程中一味求多求新,侧重点不明;劳动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成本攀升及不断出现的贸易摩擦等。因此在两地的合作中,要抓住机遇,根据各自的地域特征,发展特色合作,在农业、林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的共同繁荣。
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美如教授就俄勒冈-天津文教交流活动做了汇报发言。刘教授首先介绍了俄勒冈州中文教育的蓬勃发展趋势。她指出俄勒冈州是美国第一个以立法形式确实在公立中小学开展中文教育的州,现已开办18所孔子课堂,目前还有8所正在申办过程中,如申办成功,俄勒冈州将成为全美拥有孔子课堂最多的州,这种发展态势促使俄勒冈州教育部门与中国相关教育部门开展积极合作,招募更多的汉语教师,培训本土汉语教师,与天津市的文教交流恰恰是满足这一要求的良好途径。到目前为止,俄勒冈州与天津市之间的文教交流活动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如2011波州大校长Wim Wiewel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院长钱伟荣互访并签署了友好合作意向,共同培养国际型人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完成大一和大二本科学习的学生将有望于2013年到波州大商学院的2+2项目继续深造,圆满完成大三和大四学业后将获得波州大本科毕业文凭。2011年天津华夏未来艺术学校少儿艺术团访问俄勒冈州并进行多场演出,受到广泛好评,加深了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了解;来自天津的著名中国书法家马魏华先生多次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举办书法展、讲座和书法表演,并向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赠送书法作品80余幅并捐款成立波州大孔院马魏华汉字奖学金;2012年6月,天津青年京剧团应邀参加俄勒冈州莎士比亚戏剧节,上演经典剧目《白蛇传》,在当地掀起一股京剧热潮。原汁原味的中国京剧首次亮相俄勒冈莎士比亚节,让当地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大饱眼福。这些丰富多彩的文教交流活动,加深了两地人民的了解,刘美如博士也希望借此次论坛的召开,能进一步开展更多的双边两地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全面推动俄勒冈州和天津市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
来自俄勒冈州的前议长、现任众议院议员的Dave Hunt先生在发言中首先谈到,他曾三次去中国,其中两次是到天津,到天津的这些经历让他印象深刻。然后他从四个方面谈到了天津与俄勒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关系和前景。他指出,两个地区在未来的前景和规划方面有着共同的真知灼见,大力投入并有着良好的举措方案。然而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这两方面,俄勒冈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天津学习。俄勒冈的发展建设往往止于前景规划,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使发展进程受阻。他也指出,尽管天津发展很快,但是在天津,大家都说有很多方面需要向俄勒冈学习,比如环境保护。所以,二者之间的良好互补关系主要是寻找一种学习与合作的平衡,从而使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他还强调,在全球化贸易的发展进程中,天津与俄勒冈需要共同参与、共同投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全球化贸易的发展目标。另外,汉语语言项目的发展也是双方一项共同的发展事业。他很高兴,在这方面俄勒冈一直走在美国的前列。最后,他指出,俄州议员将携手天津不断加强天津与俄勒冈之间的发展与合作,两港之间的合作,两市之间的合作,两地区之间的合作,从而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形式上面,而应该采取切实行动,使双方真正实现良好的发展合作关系。
来自中国驻旧金山使领馆的商务参赞夏翔先生主要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前景所持的乐观态度。他指出,中美两国早已成为彼此第二大贸易伙伴。从2002年至2011年的贸易数据表明,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量持续增长和扩大。他坚信,两国之间在互补关系的基础上,双方的贸易发展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原因如下:首先,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持久性的,中国需要和美国进行合作以服务自身经济的发展并面对世界未来的挑战,中国也将会在世界的发展进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美国所期待的。第二,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处于正确的发展轨道和统一的发展方向,中国关注刺激国内消费,而美国旨在扩大贸易出口。第三,美国也需要和中国进行合作,中国的国内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存在巨大的进口和投资潜力。接下来他指出,28年前,福建与俄勒冈建立了良好的姐妹省州关系。一直以来,两地区在各方面都享有良好的互补关系。今天,很高兴看到俄勒冈着眼天津寻觅到另一份姐妹关系。天津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有着重要的发展战略地位。他相信,俄勒冈和天津的携手合作将会对双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去年2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美,在各方面同美国高层领导达成统一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中国与美国省州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最重要的战略发展关系,希望促成更多的省州姐妹关系。目前,中国的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多方面完善自我。最后,他指出,稳定是促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希望建设友善的发展环境以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并祝愿此次论坛圆满成功!
福建-俄勒冈姐妹省州协会主席蓝进先生从宏观上对天津-俄勒冈姐妹友好关系作了阐述,并说明了如何让大众参与到该合作关系中来。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天津与俄勒冈的合作关系作了介绍:天津-波特兰港、航空业、酒业、旅游业、贸易、生态社区、私人股权投资等。然后,他对天津-俄勒冈姐妹关系作了总结。他指出,从地区合作上看,俄勒冈与天津的姐妹关系属于省州关系,因为天津是中国的四个直辖市之一,属于省级行政单位,所二者之间不是市州关系。最后,他指出将成立 “俄勒冈-中国姐妹委员会”,隶属其下的将会有三大合作关系,“福建-俄勒冈省州姐妹协会”,“俄勒冈-天津姐妹友好协会”,“南俄勒冈-中国合作关系”。最后,他提出了天津-俄勒冈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举措,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这一合作关系中来。
(撰稿:郝红蔚、朱菲菲、陈国梁撰稿/摄影:俄广才)